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湘市 >> 临湘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临湘抗日三英贤岳阳日报客户端

来源:临湘市 时间:2023/4/21

临湘地处湖南西北边陲,北靠长江,西接洞庭,东扼通(城)蒲(圻),南屏巴岳。群山起伏东南,江湖环绕西北,粤汉铁路贯穿腹地,素有“湘北门户”之称,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八年,临湘沦于敌手七年之久,日寇南进长沙,西犯常德,或溯江而上,或沿铁路而进,均从临湘一带调兵遣将,四次长沙战役,临湘首当其冲,深受战祸之害。

年11月9日,日军第六师团侵据临湘。临湘抗倭的枪声由此打响。常驻的侵略者有多人,可供调遣的达2万多人,还有湖北的马耀奎保安团多人。

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临湘人民没有被吓到,纷纷揭竿而起,同仇敌忾。

在这八年中,临湘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涌现了一批批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谱写了一曲曲激昂慷慨、气壮山河的胜利歌,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宁死不组维持会

日寇的铁蹄一踏进聂家市,便忙着物色有名望的乡绅组建维持会,实施“以华治华”的策略。他们想物色的第一人,是方志盛商号的第三代传人方汉声。

方汉声,聂市镇上街人,少时聪慧好学,曾随叔父方旦初到安徽六安、四川泸州任上读书。清亡,返乡从商。方汉声经营有道,资产渐丰,且为人正直,在商界颇有声望,被推为聂家市商会理事长。任商会理事长期间,敢于抵制政府不合理摊派,为商人减轻负担,排难解忧,深受当地民众爱戴。日本人劝他出面组织“维持会”,他不屑一顾,铁骨铮铮地说:“我是商人,不善政事,恕我不能从命。”

日本人物色方汉声失败后,又转而物色聂市街上的清末秀才,曾在上海出席过全国商会联合会的姚祉嘉。姚也回答说:“我是儒商,不善政事,无法从命。

日本侵略者物色维持会的人选两遭失败,仍不死心,又物色曾任过聂市高级小学校长,聂市区区长的沈少慧。沈则说:“我年近花甲,乃一老朽,不可从命。”

日寇见此三人皆予拒绝,不禁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将他们掳至县城长安,先事利诱,许以高官,后事威逼,以刑相吓,令其三人任职伪政权。而这三人,气节凛然,义不事敌,在狱中受尽折磨,终不屈膝。数月后,方汉声因刑致病,生命垂危时,经民众多方营救,才得保外就医。出狱不久,终因伤病过重不治而亡。方汉声殉国后,乡人吊唁者络绎不绝。方家大院挂满了挽联祭幛。乡儒沈崇德所撰挽联,以曲笔盛赞方汉声、沈少慧、姚祉嘉三人报国壮举,表达了民众抗日的决心。其联云:

殷有三仁,讵公意,欲效比干先死;

天无二日,卜民情,誓与夏桀皆亡。

国民党临湘县政府路北办事处主任陈伯勋挽联云:

聂市被胁,长安遭囚,唯先生舍身取义,正气浩然,顿使敌伪钦心,终同苏子全汉节;

蜀道参戎,漫江受训,恸哲嗣经武整军,含哀行役,预料貔貅所指,犹如戚公逐倭夷。

沈少慧、姚祉嘉在方汉声殉国后,更抱定以身赴义的决心从狱中托人送出挽联曰:

我犹未脱堂阜囚,对白露秋霜,短气频嘘怨后死;

君何遽作蓬岛客,痛黄昏夜雨,长安远望哭先生。

四子捐躯壮干城

五里楠木谌南英系晚清秀才,留学东瀛,日本帝国大学。

他留学日本期间,反封反帝,思想前卫,崇拜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踊跃参加兴中会、同盟会,从事推翻帝制活动,紧跟孙中山辗转广东、南京等地,积极参加北伐讨袁战争。民国新政成立后,一直在南京总统府任县长级幕僚,其间尽职守职,勤政廉政,深得领导的赞赏和同僚的钦佩。

抗日战争期间,他动员侄儿伯篪、三谟、六卿投笔从戎,日寇入侵广西,剑指代都----重庆,在这国破人亡、民族覆灭的关键时刻,他紧急驰函时任陈明仁将军参谋长的独子仲勋及伯篪(独子)等四兄弟,教导和激励他们浴血奋战,马革裹尸,誓死保卫战略要地广西宾阳。函中赠联:

慷慨赴沙场,杀尽倭寇方解恨。

倚闾纵失望,铸成英烈最光荣。

仲勋兄弟收信后谨遵严训,同仇敌忾,联名回书,以表抗日的决心。其联曰:

渫血守宾阳,视死如归,是孝子本色;

决心歼顽敌,以身殉国,为宗祖增光。

当四兄弟战死沙场的噩耗传来,他在捶胸顿足、悲恸欲绝的哭泣中,又感到骄傲和自豪,愤然挥笔撰悼亡联:

苦战兼旬,鏖战宾阳寒敌胆;

扬威宇内,待歼顽敌慰忠魂。

这对联写出了他的满腔热血,悲歌慷慨,从肺腑中喷涌而出的深情,潇洒自然,神形纸上,余音绕梁。

临湘沦陷初期,日寇又耍“以华制华”、利用中国人打败中国人的惯技和卑劣行径,不惜一切卑鄙手段,威胁利诱,幻想凭借他的社会名望与人脉资源,要他当傀儡县长----日伪政权的幽灵。他浩气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贞不屈,甘守清贫,誓死不肯就任。日寇投降时,他撰写了一副庆抗日胜利联:

胜利非等闲,一寸山河一寸血;

国庆好热闹,万家歌舞万家春。

义薄云天启后昆

城南王禾曾儒风,生平嫉恶如仇,天资聪颖,幼从祖课读,喜吟诗绘画。抗战前从事教育工作。年12月日军侵占临湘全境,纠集民族败类成立所谓“临湘县维持会”。为及时了解敌伪的动向,经乡绅推荐担保,曾儒风被安排进维持会工作,暗中为国民党抗日游击队提供情报。因递送的情报多,引起了日伪的怀疑。年5月份,日伪准备大举清乡,他急忙写好一份日伪将大举清乡的情报,准备送路南联保主任易逊白火速转达给抗日游击队,不料被保安队发现,他急将纸条搓成小团入口吞下,结果被敌卡住脖子抢去了,作为罪证,将他绳索捆绑送至宣抚班审讯,酷刑拷打,体无完肤,夜里将铁烧红烙面,还用竹尖钉十指,痛苦难堪,遍体鲜血淋漓,目不忍睹。在此同时易逊白也被捕了。

从此他与易逊白被关押在日本牢里,受尽折磨。他们心向祖国,决心做一个忠贞的炎黄子孙,在牢内视死如归。他不幸于农历五月二十晚深夜被惨遭杀害。

他临难前几天,给儿子曾匡时写了一封遗书:

匡时吾儿知悉:

余于人世不久矣,汝及尔母勿以为念,人生终是要死的,只要死得其所,就很光荣。汝性忠厚,宜株守家园,勿谋上进,和邻睦族,爱国保家,孝敬长辈,洁身自爱,并课义、礼二孙成人,此瞩。

书后附遗联两副:

大劫降群生、空剩青山无骨葬;

寸哀随流水,难恢汉室有谁怜。

视死如归,病殁无如刀下快;

舍生取义,身亡更取后人哀。

果如遗联所预料,日寇将曾儒风杀死以后,连尸骨也未留下。噩耗传开,其子曾匡时及社会知名人士、亲朋戚友在城南王禾为他举行了成服礼,吊唁挽联甚多,略举二、三。

王禾塾师陈凤林挽联:

奉命侦敌情,甘心殉难,正气长存湘水远;

闻耗吊浩帛,好友伤怀,哀声一动楚天低。

曾家台房族曾扬波挽联:

忠炳日月,义薄云天,世事叹无常,赢得国存音容渺;

功昭史册,名垂千古,春秋笔有幸,评来公重泰山轻。

撰写《抗倭三字经》作者忠防学区袁辉初挽联:

以义是图,硕望追随湘水远;

为民代痛,耗音传到陆城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年抗战是中国人民用血泪凝铸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正气歌,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创造美好未来的不朽诗篇。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要让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让历史的灯塔照亮未来,让人类的前程更加光明。

本文参考了《文史博览》《中国共产党岳阳历史》《临湘党史风云录》《中国共产党临湘历史》《临湘百年大事图志》《回首当年》《岁月回眸》等书籍,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系临湘市政协原主席亲历的事、亲笔写的文稿。(许定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xs/12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