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孕前小蛮腰,产后似肉包。很多宝妈刚生完宝宝都会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困惑,本来好好的曲线怎么说没就没?尤其是腹部,肌肉不知道去了哪儿,肉都变得松松垮垮。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腹直肌分离引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01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的分离。它会直接导致腹壁松弛。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承托力就会越小,所以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疼痛。
02
腹直肌分离的病因?
?激素: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以至于连接组织弹性的改变。
?机械性活力:胎儿不断的增大以至于对腹壁的机械性压力而增大或者腹腔脏器移位导致。
?腹腔压力增大:妊娠肥胖或者先前做过腹部手术都有可能造成腹直肌分离。
?骨盆倾斜:由于孕期人体重力的改变,骨盆发生前倾前屈位,使腹肌进一步拉长。
03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有哪些?
?腹部力量虚弱。
?脊柱压力大。
?经常腰背疼痛。
?永远减不掉的小肚子、大肚腩。
?内脏器官可能移位下垂。
?压迫膀胱导致尿失禁。
?腹部皮肤松弛。
?压迫盆底肌,使盆底肌松弛,随着年龄增加导致子宫脱垂。
?上述状况怀二胎均可加重。
“腹直肌分离”听起来很新奇,但却成为妈妈们的老朋友,据临床调查,几乎每位妈妈在妊娠晚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04
腹直肌分离的主要人群有哪些?
?高龄产妇。
?二胎产妇。
?巨大儿的产妇。
?多胎妊娠的产妇。
?悬垂腹。
?基础肌力比较差的产妇。
05
腹直肌自测方法
患者平躺仰卧于检查床,做仰卧起坐的动作时触摸到患者两侧的腹直肌之间有凹陷,通过凹陷能够触及到腹腔,这两块肌肉之间的距离就是腹直肌的距离。
?正常:2cm以内(含2cm)
?需改善:2-3cm
?需就医:3cm以上
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于3cm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引起疝气(小肠从腹壁突出到体外),需要及时就医。
06
腹直肌治疗适应症?
?产后妈妈42天复查后(腹直肌分离超过2cm)。
?腹部松弛。
?骨盆带痛。
?骨盆倾斜。
?腰骶骨疼痛。
?盆底功能障碍。
?脏器的移位。
07
修复腹直肌分离的方式有哪些?
因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自愈的情况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在2cm以上,是不太可能自行愈合的。如果你自测情况在2cm以内,可以建议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来改善腹直肌分离的情况。
主动训练
动作一:站姿收腹
动作二:跪地伸腿
动作三:跪姿收腹
动作四:仰卧抬腿
被动电刺激治疗
运动这么累,大家都会关心有没有更轻松的方式呢?当然有!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治疗仪刺激腹部肌肉唤醒因受损而功能暂停肌肉的本体感觉器,帮助挤压收缩,同时配合特有的呼吸和按摩手法,使分离的肌群慢慢恢复,能有效改善腹直肌分离。特别适合运动训练姿势不正确,还有就是自己持久力差,无法坚持的女性。
腹式呼吸教学视频
具体方法:将电极片分别粘在腹部两侧对应的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等部位,每天1次,每次30分钟,10-15次为一疗程。
需要强调的是,需先检测盆底肌力,肌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进行腹直肌分离修复。因为盆底和腹肌是一整体,盆底肌是支持、承托、受力结构,其力量增强,腹部肌肉治疗才能有效。如肌力差的,要先做盆底康复再做腹直肌电刺激治疗。
每个人的选择可能都不一样,只是任何产后修复腹直肌的方式,都需要积极参与,修复的过程是缓慢和辛苦的,最好是规划科学的锻炼方式,坚持不懈。
主管部门:临湘市妇幼保健院办公室
图文编辑:盆底与产后康复中心杨三珊
审核:李华谢嘉
主编:陈晖
总编:艾新忠
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xs/1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