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琐记(五)
六月十三日上午十时许,车到县河镇,同余勇汇合,沿着家谱中记载的世柱公殁葬县河铺江家湾,在地图上定好位置,半路上,余勇越好的龚姓同学驾车赶来,沿路询问,得知江家湾没有余姓,只有虞姓,虞美人的虞,当时心里就感觉沮丧,龚姓同学电话联系,说附近有余姓,且有老坟可资考证,便掉头驶上一个山头盘旋而下,半路遇以老者,在路边等候,叫余以华,字辈“作求世泽,长以致祥;熙时益起,登进秀良”,我一听字辈,告诉他,老家是湖南临湘县万库里的,他一听:“对对对,临湘县,我知道。”
便带我们去看老坟,其地好像叫安家沟村余家寨,离可俯瞰G国道,祖坟在住宅背后山背,地势类似丘陵,羊肠小道,老人走到一个圆形的长茅丛,扒开茅草,露出一个两尺来高的墓碑,竖石为框,属于一种石灰石粗雕而成,为乾隆五十八年所立,墓主为一男两女,男主为余元安,女主一为罗氏、一为徐氏;碑左书“原籍湖南岳州府临湘县万库里五甲民籍,承祀男永树、永桂、永奇,媳……”及昌字辈孙媳六人。
由此可知元安为“祚”字辈;即拍下照片,即在《万库里修谱群》问了一声:“竹溪县河镇的参加修谱没?”并发墓碑照片数张,无人理睬。转回山坳右侧,右拐一处茅草深处,又有一同等规模墓碑,墓主为“余国梁”,碑作书:“原籍湖南岳州府临湘县万库里……弟永桂、永奇,媳……”,碑右书“承祀男昌荣,侄昌富、贵、宗田……”,由此可知“余国梁”即余永树,係余元安之长子,昌荣为永树之独子,其祖籍为临湘万库里无疑,大约乾隆中期迁入竹溪县河镇。老人又引至前,一新立高碑,是一个女性墓碑,右侧上刻“宗谱:大明加之,其禄永昌;作球世泽,长以志祥;熙时益起,登进秀良;惟忠克孝,家国尔光!”
从派语看,应该是属于此派语应该属于家族里口传,记忆加上语音误差,又在网上抄录补充的字派,否则前一段“明、加、禄、球、志”几个字都写错,而后一段口语转写容易误写的反而正确了,如:“熙时益起、登进秀良”八字,陕西镇安县根据记忆字派取名字的没有一个字辈准确,若不是余良辰提供了一个村的人名单,我也不可能从中推测出祖籍是临湘万库里的。问及这两年有无参与老家修谱,回答说没有,也没见过家谱,我告诉他老家临湘前几年在修谱,估计谱书已经完稿,你们应该及时同老家联系修谱事宜,老人憨憨的笑着,也不知听清没听清。
告辞时,已经过了饭点,转回县河镇寻找饭店,用手机将四本谱逐一拍下,此谱係蕲春敦本堂民国八年主修的谱,大约一九二〇年前后印刷颁布,祖籍蕲春县大同乡两河口陈忠湾,属于长茅余氏五坪升裔七禾程公支下百三长子铎宗后裔,十五世祖铎宗生德四、德五、德六;德五生高二,高二生胜七,胜七即宫台山祖;德六生高三,高三生胜八,即大冶灵二里余胜祖,二十六世祖世福三子忠允由大冶迁居蕲春大同乡两河口。竹山擂鼓台始迁祖立泰係忠允曾孙,乾隆四十七年,年二十随陈姓岳父同迁竹山县擂鼓台,复娶本地王氏,共生七子一女,家遂壮大,现今家族散居四乡,远播陕西平利等处。
大老远跑来,抱着理想,找到两支均不是本家,饭后,按照地图搜索另一个江家沟,大约有十五公里,利用导航带路,走至中途,忽见地图一处标注为余家湾,遂决定赴余家湾一探究竟,我在前面带路,过了邵家老湾,进入鲤鱼沟村,途中见一老年夫妇,便就下车询问,说这里没有姓余的,我说这里面有个余家沟啊,老人说,这里姓余的只有一家,常年不在家,姓余的只有护驾那边江西沟有,心下正怅茫,余勇说鲤鱼沟是他们以前的老家,后来都搬走了,我才明白余家沟之来历渊源在此,后翻阅谱书,果然很多人都埋在鲤鱼沟老坟山。
告别老人,掉头往护驾村去,车行七八公里,已是高冈之上,前头修路,又下起了雨,车不得行,弃车步行,边走便问,村女遥指山谷高处白色房屋,姓余的都在那片,地图上写的是江西沟村,到了村里牌子上写的是姜西沟村,村子前后山间俱为茶园,步行约里许,见路边有一片坟墓,其一墓居屋右路上,墓碑面对公路,墓主余敬清,五个儿子皆为“修”字辈,一时觉得似曾相识,思索再三,想不起来是哪个支脉。又前行里许,进入一小村,引入一家,有八十老叟,口音颇重,自言祖籍黄冈英山县,什么时候迁来的不知道了,也没家谱了,始迁祖余良福,生二子,长子善国、次子善维,问及字辈,老人背诵如流,亦知道是哪个字,因年纪大了,看不清,不能执笔,口述字辈:“有道延良善,维时思永承;敬修端大德,佳远绍方兴”,并讲有人说“方”字辈不吉利,改成“长”字;目前最小辈分为“德”字辈,本村两个小队都姓余,具体多少户,多少口人说不上来。如此看来已经蕃衍十一二代人,起码迁到这里二百五六十年了,大约也是乾隆中期到此。此时忽然想起路上看到墓碑就觉得字辈很熟,便打开电脑,查看收集的字派,原来是英山县石头咀珣公支下的,完整字辈为:“天立鑑子万,啟从廷九文,有道延良善,维时思永承。敬修昭盛德,家运兆方兴,继起辉端绪,联科裕玉昆。发祥绵世泽,立志振芳名。显贵常怀祖,忠孝务本根。同宗源昌茂,乾宇庆昇腾。”便将其祖籍地址及正确字派及英山老家联系人和电话写一纸条,嘱其保存,需要时方便联系。
出来走到路口,忽忆此字辈与市电信局余修平相同,他祖籍也是竹山,便发一信息,回信曰江西沟就是他老家,这才想起十多年前,他在竹山电话局工作时,跟我说过老家竹山江西沟,那些年我俩为研究余氏家谱经常讨论呢,后来久未联系,遂至失联,上月罗田余小东来十堰,才获得他的联系方式,才有复联。
从江西沟出来,已经下午五六点钟了,复至镇上询问,均不晓何处有余,余勇邀请至县城住一宿,来日玩一天再走,自觉初相识便突兀的来此相扰,陪同累了一天,也颇觉不安,也考虑他公务繁忙,还要抽时间陪同,鞍马劳顿,也应该歇息一天,我们若留此相扰,势必影响工作,挽留再三,就此别过。
归途原路返回,也不想走什么高速了,何不就沿江美景,微雨徐来,凉风阵阵,江上薄雾笼罩,一派仙气,至家则近十点矣!
回到十堰后,余勇询问临湘的联系方式,我即将临湘余汗青的联系方式给他,此时我才知道余勇同行的龚姓同学乃余以华之外甥,我便将墓碑信息向余汗青宗亲征询,希望查询有无此人,此日回复:“余元安乃余之鳌之孙,余其茵之子,名祚喭,字元安,配罗氏,子三:永树、永桂、永富(迁居湖北竹溪县)”,由此可知,余元安希三子出生以后携妻子迁居竹溪的,汗青宗亲还告之,一同迁居竹溪的还有很多人,都是余之鳌的后裔,仅知迁居竹溪县,并无确切地址记载,此番竹溪之行,无形中又帮其他之余氏实现了寻根之梦。
兰花斋主人您的点赞是我最大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ms/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