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曾言“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无论是青春不再的80后还是已入不惑之年的70后,老家具总是伴随着他们缤纷多彩的青春记忆一起涌现。
50年代·记忆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的家里也仅有几个箱子加一张板床之类的原始家具雏形。结婚时候,很多姑娘的嫁妆最多也不过是几个大木头箱子。50年代末,家里都修补或者添置些家具,例如五斗橱,八仙桌,条凳......
▲那时候的八仙桌
▲板凳
60、70年代·记忆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可能讲究家居品位的年代,“破四旧”后的家具已经失去了古风古韵,家居生活是一穷二白。房子是单位分的,装修是全民统一的,大白刷墙,水泥地面,木制门窗,油漆饰新。一床一桌,两椅两箱,挂历月历,照片奖状,领袖画像...倒也省事,但家家一个样。
▲60、70年代家居
▲家家一个样
▲当时结婚别的可以少,一套像样的家具却是必备的,“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饭橱一个”,这是当时流行的“三十六条腿”,缺了这些“腿”,婚就难结了!70年代人们结婚,家具需求升级到了72条腿。
▲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是70年代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
60、70年代的家具以耐用为主,在城市或乡村,很多人家的椅子、桌子、碗柜、衣柜等家具都是靠木匠一铆一锤地做出来的。
▲很简易的“太师椅”,在当时确是一件精美的家具
▲这个“嫁妆”小箱子已经在走向“艺术”了
那年代的木匠十分吃香!据说当时木器厂的小木匠找对象、谈恋爱,是十分有优势的。很多姑娘听说男青年是木器厂的,都非常愿意与之交往,因为只要有个木匠男朋友,准备婚房的时候就算买不到家具,也可以自己按照需求动手去打造。
80年代·记忆受到物质水平的限制,80年代的家居生活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低调、朴素、实用。
▲80年代家居
▲“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这句话调侃的流行语点出了80年代国人对家的憧憬和理想。
▲80年代又一憧憬便是这“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当时有了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哪家如果少了一样,街坊邻居会觉得男方没钱。
告别了70年代主要生产单一家具的现状,80年代国内家具企业开始引进机械设备进行流水作业。80年代末,组合家具也悄然面世。
▲梳妆柜
▲80年代末的组合家具
80年代,想置办点家具还得去街道领家具票,不过,百货商店也开始有了经营家具的部门,全国各地买家具再也不用拿着家具票去排长队了。此外,家具展销会也成了家具买卖的新颖方式。
▲家具墟市上,各类木制家具应有尽有,几乎全是原木制成
90年代·记忆到了90年代,家家户户都在谈论装修,那个时候“装修”这个词虽然深入人心,但是缺少个性化的东西,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家装成像谁谁那样的。客厅大的,喜欢搞个罗马柱,地上铺起了瓷砖,条件好的,已经在家里铺木地板了。
▲90年代盛行“宾馆风”、“奢靡风”
▲90年代罗马柱、装饰灯被广泛应用
▲街边随处可见举着“装修”牌子的“游击队”,家装行业初具规模
90年代全国家具企业大力学习借鉴国外技术与经验,设计开始抬头,中国家具产业有了质的飞跃。沙发、席梦思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家具,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体验舒适度的追求。
▲席梦思床成为时代标志
▲家里自己打的柜子,很普遍,现在90年代的房子里还可以看见这种围着墙自己打的家具柜。
90年代,国内出现了家具城,宜家等洋超市陆续进军中国,家具卖场品类逐步丰富起来,有了建材、完整家装,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雏形,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
▲国内逐渐出现家具城
21世纪·记忆21世纪,全民生活从温饱过渡到了小康。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消费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从浅层次的实用需要上升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时尚、简约的风格
▲色彩选择更大胆,更多元
▲个性化的定制家具
专业家具卖场盛极一时,到了两千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大潮的猛烈冲击,一批家具电商应运而生。
大大,您的记忆到哪里了??湘小林突然发现,怎么好像都有印象呢?
号外号外湘小林商城正式公测啦!临湘本土商城!大大可以通过点击每篇文章最后的“阅读原文”进入商城,商家入驻-380.
看图,猜一个汉字。发送“”至公众平台查看答案
版权声明临湘生活网所推送的一切原创内容(包括原创文字、图片),未经本网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且转载须注明转自临湘生活网。否则,我们将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赞助商联系李经理:
回复“招聘”即可收到临湘最新招聘信息!回复“走近临湘”了解你不知道的临湘!#商业合作#
?向湘小林投稿
?临湘生活网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mj/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