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石头,揭开了一个民族近二千年被失落被隐藏了的历史!“龙窖山大型堆石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堆石文化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堆石为墓冢、特征鲜明的大型古墓群,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对于研究我国南方地区秦汉之后至明代少数民族社会发展,有着其他文化遗存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保护意义。”现为你介绍龙窖山大型堆石古墓群典型代表——龙源幸福老屋组瑶族祖墓群。(保护我们的文物,欢迎转发!!!)
龙窖山大型堆石古墓群典型代表——龙源幸福
老屋组瑶族祖墓群(雪鹰)
湖南省临湘市龙源地区,是中国瑶民集体大迁移居住时间最长,也是最为集中的聚居地,也就是全世界瑶族后代魂牵梦萦的故乡(千家峒)。因药姑山(宋朝岳阳甲志记载叫龙窖山。河为龙窖源,当地口头称龙源为龙窖源,不知有龙窖山)崇山峻岭,地远偏僻,瑶民远离赋税,此地为人间乐土,世外桃源,一住一千多年。多年战乱,到明代血洗湖广,杀得路上丢铜钱无人捡,才罢休。瑶民纷纷被迫逃离家园,顺龙源河,过桃林,经新墙,入洞庭,达长江,“漂洋过海”,分散四地,乃至国外。瑶民是无文字的民族,口口相传,几个世纪以来想念曾经的故乡,但不知在哪里。龙源地区现居民所查族谱均从外地迁来,不知过去,瑶族的历史被大山掩藏近千年!
年广西瑶王及全国专家多次到龙源实地考察研究,瑶歌、瑶传和地区环境及名称与龙源相印证。当年,中国(广西)瑶学学会出具了《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认定龙窖山遗址是西晋至北宋时期,瑶族先民南下迁徙留下的保存最原始的早期千家峒。龙源地区留下瑶族生活生产大量的建筑遗迹,一些风俗流传至今,还有千年贡茶。其中龙窖山分布52处多个以石构筑物为主的各种文化遗迹。年,“龙窖山堆石墓群”被选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源幸福老屋组瑶族祖墓群就是其中之一,现将所见介绍如下:
开车从临湘市城区到龙源水库半个小时。入龙源村,到幸福村朱里尖,又约四十几分钟,然后上3公里盘山水泥路到幸福老屋组,目的地到达。全程约一个半小时。
驻车近望,卧地有屋场。拾石阶而下,细察房屋,均是高高的石砌老屋基。屋场有一石井,水从石缝沁出,清澈甘甜。井顺山沿,石砌井围,四季雨水不沾,舀水需探身而入。井边磨印,历史悠远。遥想古时入瑶寨,酒拦客,山歌遍野起,茶入坐,佳肴满桌香。只可惜,当地居民并不知井的来历,更不知近处是瑶族祖墓群。水井是瑶民遗址信息的一张活名片。
在屋场顺山路步行约一公里,就可到瑶族祖墓群。路上水声潺潺,鸟语花香。山路独经一石桥,如路过未细看,会留遗憾。石桥约四米多长,一边为石基,一边下面是瑶民用石头斜砌出了一个石基,没用水泥,没有糯米石灰浆,大小石头紧密衔接而成伸出来,在下面边沿又用石头顶着,再把二块长石条搭在上面,桥基千年未松、未垮。观于此,对瑶民高超的石砌技术无不惊叹。
探寻者来意浓,至桥,平路已尽,过桥,上坡尽是石阶路。约一里,路边看到一石堆,有规则,顺山上端是一堆石头,边沿平整,下端是石堆前端,砌起一圈石墙,留有一口子,刚容一人进出。游伴者不解,有说是山上做事搭棚避雨,有说是羊圈,等等。左看右看,不知何意,没有答案。看了觉得这怎么都不象瑶族石堆墓,摇摇头,觉得没什么,辛苦所来,有些失落,准备下撤。
执意者又往上走,几十米远,传来惊叫声,闻声者随来。涉过草丛,斜坡里,竹林掩映中,众多石堆,高矮不同,方圆不一,规则各异,形态多姿。整个墓群方圆十几亩,形为太师椅,椅边砌有石头墙(象个围墙),最上头疑为身份最高的,只有这墓是三重墓,也只有这墓有一块竖着墓碑,两面平整,如汉墓而立,但无文字。然后所有的墓,以它为顶点,依次成线向下呈扇形辐射排列。每一座墓静立在这荒野里,象许多个无声诉说者,穿过时间和历史的沧桑,穿过大自然的风霜雨露,等你来细细倾听。
从墓形状来看,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方形有四方形的,有长方形的。方形和圆形,各有大小、高低不同。从气势来看,从右到左望不到边,几十上百堆。从下往上望,墓墓相迭,成线成排,高高在上。墓有二重的,三重的,有的高高耸立如棺材,有的方形如场,有的堆石如丘。。。没有一个墓是完全相同的,但所有墓的顶面平整如削。从砌艺来看,大石头小石头砌得非常紧凑严密,不曾自然掉过一块石头,历经一千多年风雨不落不垮不倒,堪称建筑奇观。从身份判断,墓前石碑有斜前方的,有在正前方的。正斜前方的墓碑有平的,圆柱体的,更奇特的是墓前石碑正侧着,呈棱形状态。整个墓群从上下,左右,大小,及墓碑远近、平侧及方位不同等,可以看出墓主人的身份各有不同。墓群的历史文化有待您认真观察,墓群的秘密有待您去一一解开。
龙源幸福老屋组瑶族祖墓群,规模大,具有非常强的代表性,是全世界瑶族寻找家园的铁证,也是他们魂牵故里的梦园,也是他们认祖祭祖的墓园。龙窖山堆石墓葬群极具瑶族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也极具有保护价值。至今没有哪个专家针对特定墓群,细细研究出篇透彻的文章。一些毫不起眼的石堆,却是一个民族二千年被时间隐藏的历史钥匙,打开了诸多让人不知的历史结点。
看官需知。瑶民的石头建筑艺术是非常高的,是奇观,石堆墓无声传递着二千年,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宝贵的遗产。这个全国保护的重点文物单位,至今连个告示牌都没有,保护牌更没有。现慢慢知道的人多了,游客就会多起来,游客去一次就会有破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们会用手去摸,去掰,不经意用脚去踩,或因山路不好,无意用身子撞到墓堆。也怕当地人到山上砍竹木,把千年文物搞坏了。这是难有的不可再生的文化研究资源,历史见证资源,永久性的旅游资源!!人文龙源,雄居临湘,全国独有。虽此次龙源遭千年特大洪水,多处石堆墓群受损受毁,但龙源幸福老屋组瑶族祖墓群基本安好,躲过了特大自然灾害,望人们爱心如丝,共同维护我们的无价瑰宝!(仅存的几张照片是局部,匆忙没拍好,又找了两张清晰点的,供大家飨用)
去时的下坡石阶。水井,你能想到瑶刀吗?去墓群的青石路伸出石基很长,竟千年不垮。近看石基形如棺材墓前有石头砌起的圈,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吗?我也不知道堆石如丘这种墓葬文化,你懂吗?我看不懂层层迭迭,到处都是如高山的伫立者,又如仰望者。竹林的掩映,却是一千多年的谜。有点气势的!长形的顶面。侧着的墓碑斜前方圆柱形墓碑四方形的,长条形的。顶面非常平整。雄踞山间,高高在上,细看后面,往上一条线都是石墓。墓前的石圈依山而堆,形态各一。这样看侧着的墓碑更明显,地上还有一块平石碑。这墓地势最高,又最大,有三层,只有这墓的墓碑是平对着的。为什么?墓群边沿用石头砌的“墙”,垮蹋处是脚踩坏了的。人到底葬在哪里?单个墓的气场也是很大的。这样很容易损坏堆石墓墓墓相连。棱形墓碑侧着的。这到底是什么身份?在最大墓顺右下30米处。唯一非常象棺材样子的石堆!单这张照片,你就会看到竹林里有许许多多的石墓堆。它在向你诉说吗/石堆上是不长树和深草的。汉墓担心长树竹子,现在可以用水泥,过去呢?这是个很少有人打扰的地方。当地人都不知道那一堆堆的石头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xw/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