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湘市 >> 临湘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友珍的婚事与李刚的婚事跨越63年

来源:临湘市 时间:2023/3/14

爸爸今天庆祝85岁生日,在家里摆了一桌饭。我在外面采访赶不上这顿生日饭,有点遗憾,但高兴的是,儿子准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今天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通讯《李刚的婚事》。

为什么这么说的?请对比两篇文章——《友珍的婚事》《李刚的婚事》

一篇是湖南青年报特约记者的唐大柏年发表在《湖南青年报》上,一篇是光明日报记者唐湘岳发表在今天的《光明日报》上。

一篇是描写一对农村青年朴素的爱情故事,一篇记录一对知识分子高尚的爱情故事。

一篇诞生于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大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一篇孕育于中国人民已经富起来迈向新时代的征途上。

时空跨越63年,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改变——爱劳动,讲诚信,做奉献!

爸爸发表稿子2年后结婚生下了儿子,爸爸后来成为了湖南日报记者,中国摄影家常务理事。儿子成长起来成了光明日报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

时空跨越63年,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风格一脉相承——走基层,讲故事,为人民!

岁月可以变,初心不能变!

《友珍的婚亊》

唐大柏

爸爸阻拦

沈友珍是湘阴黄柏乡一个贫农家庭的姑娘,青年团员。前年冬天,她在民校里熟悉了一个名叫蒋肯堂的小伙子。她看到肯堂也是个团员,学习认真,身体好,性情好,而且听说他人又勤快,便从心里爱上了他。虽然她明知肯堂家里过去很穷。现在境况也还不够好,她却没有顾忌这些。肯堂呢?早就发现友珍是个好姑娘,也暗暗地爱上她了。俩人一谈,自然就情投意合了。谁知当这件事情传到友珍的爸爸沈逊元的耳朵里时,却出了问题。他把友珍喊到房里,说:“友珍,你跟着我还没有穷怕吗?像你这样一个体面的姑娘,还怕找不到好人家,偏偏要找蒋肯堂这个穷小子?你听见讲吗?他三姊妹连棉都没得穿呢!”友珍听见爸爸说出这种话,心里有点不好过,她带气地说:“爸爸,你关心我是非常好的,但如今是新社会了,你老人家也要换换眼光啊!肯堂,他身強力壮,是个好劳力,又一心往进步的路上走,你就断定他家不能过好吗?再说,我爱的不是钱,我爱的是人!”她这样一说,爸爸竞然半天开不得口。妈妈了解女儿的心事,就做了个转弯:“解放世界,婚姻自由,你就由她去吧!”

肯堂的家景变啦

不久,乡里开始建社,肯堂第一个报名入了茶园农业社。可是友珍的爸爸在干部和女儿几次动员下都没肯参加。社成立后,肯堂又被选为社委和保管员。乡里成立剧团,肯堂和友珍俩个人都参加了,肯堂还被选为副团长,这样,俩个人接近的机会越发多起来。过了一晌,肯堂被社员们评为劳动模范,并且时常把社里的情形告诉友珍,友珍更是爱他啦。有两次她就急躁地对肯堂说:“爸爸思想落后,我不管他了。我一个人也要到社里来。”肯堂却耐心地安慰她:“我们都是团员,脑筋当然要新些,但你爸爸也是苦人子出身,目下主要是对农业社的好处还不大了解,你只能耐烦地说服他。”

就在沈逊元闷闷不乐,沈友珍急躁不安的这个时期,茶园农业社一天天巩固起来。社里接连两年增产,户户都增加了收入。肯堂家里也不例外,头一年就比入社前增加一千三百斤谷,便不缺口粮了;第二年又增加二千七百斤谷,他和哥哥、妹妹都换上了新罩衣、新棉、穿上了新套鞋,屋里还喂着两只肉猪。看到肯堂家里起了这样大的变化,友珍心里是好痛快啊?

岳丈这才夸女婿

今年秋后,政府送给茶园社一部收音机。肯堂便趁这个机会约友珍请她爸爸来看收音机。这天早饭后,友珍拖着爸爸来了。肯堂和他的妈妈连忙笑盈盈地接着他进屋,装烟泡茶后,友珍不好意思地拉着肯堂的妈妈走开了。肯堂就忙把社里和家里几年来的变化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友珍的爸爸。他说:“我们社里五十一户人家过去的情况,你老人家多半都晓得,早晌供销社在这里开商品展览会时,社员们买布的钱就花了四百三十二块!”讲到这里,友珍的爸爸望了望肯堂床上的新棉被和床脚下的新套鞋,又看看肯堂身上的新衣服和口袋里露出的钢笔,他差不多呆住了。过了一阵,他才緩緩地说:“肯堂,你的路走中了!你家先前的境况,我是清楚的那时怎么料得到有今天啊!”接着,肯堂陪着他和友珍去听了收音机,又走访了附近的几户社员,,看了看田里、土里。只见友珍的爸爸不住地点着头,喊着:“对!对!”跟在后头的友珍呢?脸上一直就没有收过笑容!

入社加婚礼,喜上又添喜

十月间,茶园农业社开始扩社,沈逊元家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在新社员入社那天,友珍和肯堂又同时举行了婚礼。这个喜上添喜的场面是很动人的,因此看的人很多。友珍的妈妈说:“年轻人的眼界到底宽些,我女儿的对象找中了。”肯堂的妈妈却取笑地说:“我们要不是入了社,肯堂哪有爱人上门来呀!”说的大家都哈哈笑起来了。

李刚和班员在十米高空开展带电作业。(图片说明)

李刚婚礼现场。杨小丽摄/光明图片

《李刚的婚礼》

“相信我,这辈子一定会让你幸福!”6月2日,在湖南省临湘市板桥村的大山里,新郎李刚对新娘王群郑重承诺。田野上的婚礼,见证着一位电力工人与医师的爱情。

年出生的李刚,年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扎进国网湖南省岳阳供电公司成为一名带电作业工,目前是湖南省电力系统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带电作业班班长。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可终身大事迟迟未能解决。工人师傅们热心帮他介绍女朋友,可一次次相亲都失败了。

那年夏天,介绍人约好18点30分在星巴克咖啡厅见面。16时,李刚接到“步行街一个跌落保险烧坏,要进行带电作业消缺,快过来!”

开着带电作业车,李刚赶到现场。穿上绝缘服,升上十米高空,熟练解开线路,进行捆绑包扎,隔离电源点,汗水顺着脖子流,李刚毫不在意。

“糟了,今天要相亲!”故障抢修完,已是18点30分。李刚跳下绝缘斗车连忙赶到星巴克,冲进咖啡厅,李刚才想起没换工作服,汗味很浓,眼镜片上也沾满油花,迟到一个小时的李刚双手绞着衣角不知所措。

“你这样子,下次别再见面啦!”生气的女孩甩头扬长而去。

穿工作服去相亲成了笑话,面对一堆数落,李刚憨憨地笑:“干电力抢修这行就是这样的,没办法!”

记得换衣服,成了李刚相亲出门前大家对他的叮咛。

年冬天,终于有个相亲对象同意与李刚见第二次面,一起去看电影。洗澡、换上白衬衣,打上领带。室友说:“这才有个约会的样子!”

电影准时开场,李刚的手机中途又响了:“接地故障,需要紧急处理!”

看一眼旁边陶醉在剧情里的女孩,李刚班长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出门前虽然安排好了值班抢修人员,可正值融冰保电关键期,自己不在总是不放心。李刚忽地站了起来:“不好意思,有个紧急抢修任务,我得去一下!”就这样把女孩单独留在了电影院。等抢修完,电影散了,相亲也散了。

电影看的啥,他不记得,只有纠结的感觉:“不去抢修,比让猫抓还难受。”

4年间,李刚失败相亲高达22次。李刚的徒弟卢荣景也很着急。他有个表妹叫王群,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在岳阳市疾控中心上班,还没找男朋友。“我们班长人很好,要不要见个面!”

茶楼见面,王群第一句话是:“你怎么这么黑?不是研究生吗?”

“我是搞电力抢修的,每天都要升高空、晒太阳,其实我以前挺白,给你看照片!”

“搞电力这么辛苦,不容易!”

李刚心头一暖:“都说我们是电力特种兵,一般人还干不来呢!”

王群了解到李刚很棒。带电作业是高危行业。通过绝缘遮蔽实现不停电抢修故障,夏天热,冬天冷,绝缘服和绝缘手套加起来重达6公斤,抢修完工作服可以拧出水来,绝缘套鞋里能倒出汗水来。由于技术限制,以往带电作业仅限于简单的更换绝缘子、保险,部分低压线路还要短时停电。带电作业能不能扩大作业范围?李刚大胆向风险最高、工艺最复杂的项目发出挑战,带领班员自主设计了真空消弧开关,实现了在湖南省首家真正意义的不停电也能更换开关,更换变压器,更换电杆……岳阳的带电作业技术水平全省领先。

李刚了解到王群也是农村女孩,靠读书走出大山,现在是公共卫生医师,负责水质监测和公共用水安全。用电,用水,两个人的工作都与千家万户紧密相关。

“因为工作,我可能不会经常陪你,还可能放你‘鸽子’,不会怪我吧!”

“不会,我觉得一个对工作负责的人,一定也是对家庭负责的人,我上班也挺认真的。”

心心相印。

半年后,李刚发出邀请:“武大的樱花开了,我带你去母校看看吧!”

武汉大学校园,他们手牵手行走在花香里。

“今晚过来吃饭!给你做了鸡腿改善伙食!”5月26日,岳阳下大雨,李刚接到王群电话,兴冲冲赶去“赴宴”。

李刚“线路瓷瓶被雷击,需要更换!”

二话没说,李刚又冲出了门:“我去了!”

“等你!”

去年10月30日,记者在岳阳采访“电骆驼”的故事,听到李刚约会碰壁的事,鼓励李刚:“那只是缘分没到,幸福一定不会辜负奋斗的人们。”

今天,问起王群当新娘的感受,美丽的新娘回答:“说老实话,只要打雷下雨,我也会慌,因为他又要去抢修了。可看到外面的灯光亮起,我知道他,就是那个点灯的人,我认了!”

(本报记者唐湘岳本报通讯员杨小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xs/1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