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湘市 >> 临湘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青春洒满湖乡路,激情撑起希望船记

来源:临湘市 时间:2021/9/25

曾经领导笑着说:“你是‘凤凰牌’的,一旦羽毛丰满就会飞出大山。”却未曾想到她却成了‘永久牌’的,至今还扎根在这偏远的山区。她像蜡烛,燃烧着自己,却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像铆钉,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却始终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她用脚印,丈量着教育的宽度;用爱心,浇灌着祖国的未来;用毅力,撰写着生命的诗篇。32年如一日,她默默奉献、兢兢业业、无怨无悔,让希望之花在大山深处灿烂绽放,她就是——横铺中学的李想灵老师。

爱岗敬业,用勤奋创造辉煌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李老师自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始终秉承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不断提升自己,以身作则,做一名好老师。因为她知道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就必须具备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的、深刻的、准确的理解和扎实的学识,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多年来,李老师潜心学习,博览群书。山村的夜晚,万籁俱静,在这心如静水、气和神明之际,她坚持研读专著,神交大师,静悟教学之道,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她潜心教研,乐于笔耕,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老旧的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期间写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她平时十分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在教研活动和学习培训中,记下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并不耻下问跟年轻老师学习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刻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向专家和同行请教,只为让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年,她根据实践经验撰写的《基于诚信教育在中学班级管理的分析》获省级壹等奖,年撰写的论文《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获市级一等奖。年的中考,她带的班46人参考,28人录取临湘二中,1人录取临湘五中,普高录取率创临湘路南片新高。年,她的学生谢俊康以临湘市第二名考入临湘二中。

安贫乐教,用大爱放飞希望

蒙古族有句谚语:“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李想灵从没想过要让自己成为神,但她在爱自己孩子的同时,的的确确在真心实意地爱着别人的孩子,视如己出。在工作中,她力求做到严慈结合,用一颗朴实的心全力搭建起师生间爱的桥梁。在每一节课上,她都会以一颗饱满的爱心去教育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下课后,跟学生聊天,和他们交流思想,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在她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被班里同学称为“胆小生”的女孩李敏。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李老师课上经常向她提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从而提升她的自信,激发她的潜能和勇气。渐渐地,她甩掉了胆小的包袱,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发言。

作为班主任的李老师,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他们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每天晚上就寝后,她至少会去宿舍两次,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早晨铃声一响她便站在寝室门口督促他们起床,有时帮他们叠被子、扫寝室,学生看到了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就会按时起床,抓紧时间搞好内务整理。遇到天气突变的时候,她不仅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棉被,叮嘱他们保暖御寒,甚至还把家里的衣服、棉被拿给学生用。学生生病时,她带他们去看病,帮他们烧开水、煎药。学生过生日时,她会送上一个日记本或是一支笔,带领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快乐歌,让他们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李老师更是关怀备至,学生陈果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有一次,他在打篮球时不慎摔到,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李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毫不犹豫地背起他,医院治疗,直到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告知他的家人。陈果出院后,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也为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李老师干脆让陈果搬到自己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当同事劝她放松一下自己时,她总是笑着说:“这个班级离不开她,更离不开她的爱。”真的,爱是一种力量,武装了学生,也强大了自己;爱是一种幸福,感染了学生,也幸福了自己。

以校为家,用执着圆梦未来

对李老师来说,有一种坚守叫以校为家,有一种担当叫无私忘我。身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重,大部分的时间李老师都是以校为家。有一个星期四的下午,李老师哭着跑到教导处说:“我要请假,请帮我看下班!”话没说完就不见人了。这在众人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她老公被高压电击中,医院抢救。但第二天清早,她又出现在学校,教导主任惊讶地问她:“你怎么就来了?”她笑着说:“我老公没生命危险,我放心了,但这里的学生我不放心。”之后在她老公住院的70多天里再没请过一天假。

有一次李老师意外怀孕,医院做了人流手术,老公劝她在家多休息两天,可她不听老公的劝告,老公生气地说:“难道你的学生比你的命还重要吗?”她却反过来安慰老公:“你放心,我会照顾自己的。我去了学校这几天不上课,只在学生面前露个脸。”无奈之下,她老公深知她的个性,只好把她送上了回学校的车。下午,她老公用高压锅装着炖好的鸡汤送到学校,却看到她坐在教室里为学生讲课······自古忠孝难两全,李老师选择了忠于自己的事业,就只能亏欠自己的家庭了。诸如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李老师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带动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有为青年,让他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教师队伍,并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俗话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山区孩子们更渴望看到未来和希望,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渴望着阳光,他们对生活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期许,为了他们的期许,李老师放弃了几次荣调的机会,甘之如饴的守在这偏远的山区,只为守住他们心中的那抹阳光。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李老师已在教育的最前线度过了32个春秋,已达知天命年岁的李老师却毫不松懈,始终如一地以一个优秀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各项工作。李老师深知总有一天自己会走下讲台,退出教学第一线,但她放心不下这群山里的孩子,她希望有更多后来者能代替她守住孩子们,所以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之余,她有意识地带领培养有志的新教师,听评新教师的汇报课,精准地为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脉,准确把握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注重培养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李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助推了一大批新教师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山区教育新生的曙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十二载寒来暑往,对李老师来说,逝去的是青春,留下的是无悔。“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能燃烧多久,而在于它能燃烧多亮,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她愿为农村教育事业燃烧生命,照亮山区孩子们的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xs/10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