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湘市 >> 临湘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临湘古稀老汉流转抛荒农田当起种粮大户要

来源:临湘市 时间:2024/8/7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岳阳晚报记者何志高

瘦高的身材,普通的样貌,70岁的陈为良走在人群中并不打眼,但在临湘市詹桥镇水泉村,他绝对是一个风云人物。离开乡土打拼了一辈子,年过花甲的他也回到家乡。本可以在晚年安乐享福,但看到一垄垄良田被荒,他心痛不已,于是决定流转农田种植水稻。

年正月出生的陈为良,18岁时应征入伍。年退伍后回到家乡,他放下枪杆子拿起锄头,照样干得有模有样。年,38岁的陈为良拿着省吃俭用攒下的元钱来到岳阳,在新路口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个模式——经商。22年时间里,陈为良先后在新路口、四化建和步行街开了3家店,从事建材、汽车配件和家电销售。

年,60岁的陈为良回到家乡,原本计划从此退休,惬意地享受人晚年生活。然而,由于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垄垄农田被抛荒,这让从小长在这片土地的陈为良揪心不已。他决定再次拿起锄头,继续种田。

“国家不是说,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手中吗?”陈为良告诉记者,年底,他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大概意思是说某地还有居民连吃饭都是问题,想到家乡大片的良田被抛荒,那一晚他失眠了。

第二天早上,陈为良就和老伴商量,表示自己要流转土地,大量种植水稻。几十年的陪伴,老伴早已摸清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陈为良决定的事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且不能改变的。

对接村组和农户,办理土地流转手续。3天时间,陈为良就从本村本组和邻组几十户农户那里流转了将近亩土地。

今年开春之后,已是古稀之年的陈为良一天到晚奔走在田间地头。老伴和女儿也全力支持,帮忙在家里给雇请的20多人做饭菜。3月18日至22日连续5天,陈为良的田间地头在该村最热闹的地方,机器的轰鸣声和劳动力的欢笑声,在空旷地头交汇成美妙的乐章。

“现在禾苗长势很好,主要工作就是实现田间的日常管理。两三个人,每天把这亩早稻田走一圈都需要2个多小时。”陈为良告诉记者,亩田,双季稻有亩,原本计划全部栽种双季稻的,因为是第一年大规模种植,早稻秧苗谋算不周到,还有8亩田只能安排种单季稻了。

“截止到现在,含土地流转费等相关开支,我已经支出了近10万元,加上下半年的种植,估计总支出在20万元左右。按照双季每亩收粮斤,每斤1.5元计算,除去开支,我的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算起今年的收成,70岁的陈为良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地笑出了声。

陈为良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大规模地流转农田,家人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也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在外地开商贸公司的儿子十分赞成他的举动,并希望年能够流转到亩农田,全部用于种植双季稻。“如果完善灌溉设施等,再加上雇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到时候年产量每亩可能会达到斤,总量能达到万斤!”提及今后的打算,陈为良信心满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xiangzx.com/lxsmj/1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