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三月九日,五十八岁的于成龙从湖北黄州同知任上“署理”武昌知府,办理军需事务。过了不久,吏部下了调令,升于成龙为福建省建宁府知府。湖广巡抚张朝珍上报朝廷,要求就近改任于成龙为武昌知府。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由于“三藩之乱”,湖广省的湖南部分,很多地方被吴三桂占领,是战争的中心地带,而湖北部分,一直处在战争的前线,大部分被清军控制着,吴三桂的叛军还没有过江,只是小股力量的渗透到处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湖广省需要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官吏办理军政大事,于成龙名声在外,自是首当人选,不可外调。
康熙十三年四月初,于成龙奉巡抚张朝珍之命,前往武昌府下属的咸宁、蒲圻二县,修造军用桥梁,并驻守蒲圻,料理地方事务。湖北蒲圻就是今天的赤壁市,历来为军事要地。湖南临湘与蒲圻紧邻,既有长江和三国古战场黄盖湖水域相通,又有幕阜山余脉的龙窖山陆地相连。湖南临湘和湖北蒲圻同样属于战略要地。
吴三桂的军队进犯岳州,与清军在临湘和蒲圻之间进行拉锯战,蒲圻一度失守,百姓离散,于成龙在此时驻守,也有收复之意。于成龙到蒲圻后向湖广省巡抚张朝珍上报了《请复临湘驿站详》,这篇文章被收录在《于清端公政书》文集中,原文如下:
请复临湘驿站详
本月二十七日,据蒲圻县详称:凤、官、港三驿马大徐、但、陈等禀,恳详迅起岳站等事。该本县知县张圻隆查看,得蒲属三驿接壤岳州长、云等驿,原奉编以六十里为一站,所以节劳逸、惜物力也。目今邻邑未行起站,无马换骑,节经大人、差使往上俱经越站,长驱三百余里,以致夫马困疲,前马既去,后差无以接济,差使络绎,势必贻误,关系匪轻。
合无详请俯念驿传急务,转详蚤发岳属马匹各驿起站接换,庶军机无误,人马得更,等情到府。该本府看得湖北蒲邑与湖南临湘为邻,蒲有官塘、凤山、港口三驿,临湘有长安、云溪二驿,虽有南北之分,而驿站实为血脉相通之路。目前蒲圻三驿招抚马夫,增补马匹,应差无误,奈临湘两驿未设,将港口之夫马越站至岳,港口势不能支,将凤山、官塘夫马越站至岳,路程愈远,夫马愈敝。是以临湘未设之驿,而累及蒲圻已设之驿,恐三驿夫马愈敝,则差使络绎将何以应?此该县据马夫之禀而急申请也。
伏恳宪台念邮传关军前急务,刻不容缓,移会偏院设法马匹蚤立临湘两驿,则蒲驿不至拖累,军机得以迅传矣!
这篇详文是于成龙以武昌知府身份向湖广巡抚张朝珍专题汇报工作,主要内容是请求湖广巡抚张朝珍移文给偏沅(湖南)巡抚,要迅速恢复临湘境内的长安、云溪两处驿站,以免使湖北蒲圻界内的三处驿站人马长途疲劳奔波,耽误军情传递。
临湘驿站,历史悠久,在唐朝就设立了鸭栏水驿(在今临湘市江南镇鸭栏村),这在大诗人李白的诗歌标题上就明白无误作了记载。他在流放夜郎期间,路过鸭栏驿碰到了老朋友裴隐,写了首《至鸭栏驿上白马叽赠裴侍御》。此外,临湘历史上还有城陵叽水驿、长安马驿、云溪马驿。临湘的水驿在明朝万历年间裁撤。于成龙要求上级协调予以恢复相邻的湖南临湘境内两处马驿,显示了他独到的战略眼光,也说明了临湘地域的战略位置重要。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于成龙奉命在蒲圻建造的供官军通行的两座浮桥被特大洪水冲垮,另一座古石桥也被洪水冲垮了。领兵的将军移文湖广巡抚,要求严惩造桥失职的官员。虽然是天灾,但朝廷很快就下达了处理文件,将于成龙“革职”。于成龙卸了蒲圻的公务,回省待罪。张朝珍暂时把他留在了身边,帮助处理岳州的军需公务,期间也与临湘多有接触。
(刘晓瑜临湘市史志办副主任刘明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编辑:方翀 王荃芷 陈芳 责编:方宇高
主编:高雄 监制:方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